不系之舟(1v3)_26 靠近(齐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 靠近(齐线) (第2/4页)

涯让她养成了谨慎的习惯,尤其是面对一个背景如此特殊、行事风格又如此迥异的合作者。

    真正的转折点在霍一第四次来访。那天下着小雨,霍一没有预约,直接来了剧团。齐雁声刚从排练场下来,一身汗,穿着宽松的练功服,脸上还带着未卸尽的油彩。看到站在走廊窗边、望着外面雨幕的霍一时,她愣了一下。

    霍一转过头,雨水打湿了她额前的几缕挑染长发,眼神却清亮逼人。“齐老师,抱歉冒昧来访。我刚从北京回来,看了一场小剧场话剧,里面有一段关于‘梦与真实’的独白,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玄都手札》,想到了李悟和令狐喜。我觉得……那段表演的方式,或许对您理解李悟这个角色有启发。”她说着,从随身包里拿出一个平板电脑,调出偷偷录下的片段——她知道这不合规矩,但她不在乎——递到齐雁声面前。

    那一刻,齐雁声看着眼前这个被雨淋得有些狼狈、却眼神灼灼的年轻人,心里某根弦被轻轻拨动了。她看到的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特权子弟,而是一个为作品痴狂、愿意放下身段去捕捉一丝灵感的纯粹创作者。这种热忱,她懂。

    她接过了平板电脑。

    之后的事情便顺理成章起来。她终于点头,接下了令狐喜这个极富挑战性的角色。合作关系确立,两人的接触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

    霍一几乎是沉浸式地参与了前期筹备。她来剧团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是讨论剧本,有时只是静静地坐在排练厅角落,看齐雁声和徒弟们练功。她不再总是西装革履,而是换上了舒适的休闲装,长发随意披散,减龄了不少,那张冷淡的脸在不刻意绷紧时,显出一种近乎少年的专注和清俊。

    齐雁声发现,霍一的粤语听力极好,几乎能完全听懂他们的交流,只是开口说时,还带着明显的北方口音,语速偏慢,用词有时会卡壳,需要想一想。她开始不自觉地放慢语速,遇到她可能不懂的俚语或专业词汇,会耐心解释。霍一学得很快,像一块海绵,迅速吸收着关于粤剧、关于香港的一切。她们之间的交流,逐渐从最初的半英半粤、需要助理偶尔补充,变成了几乎全程流畅的粤语对话。

    “这个词,唔系噉讲,”齐雁声会笑着纠正她的发音,“系‘惝恍迷离’,唔系‘怅惘迷离’。”她发现霍一对一些文雅的、甚至略显生僻的词汇格外感兴趣。

    霍一会认真地重复一遍,然后自嘲地笑笑:“总觉得这语言说得快了,就像在唱歌。”

    “粤语本来就保留咗好多古音,九声六调,紧系似唱歌啦。”齐雁声语调轻快,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和霍一相处,让她有种奇异的新鲜感。这个年轻人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见识,有时冷静理智得吓人,可在某些方面,又显露出一种近乎笨拙的认真和好奇,这种反差让她觉得……有趣。

    一次剧本讨论会后,众人散去,只剩她们二人在排练厅隔壁的小会议室里对坐着梳理刚才的意见。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霍一阖上笔记本计算机,揉了揉眉心,显出几分疲态。她沉默了片刻,忽然抬眼看向齐雁声,问道:“齐老师,你点睇李悟对令狐喜嘅感情?明明知道无可能,明明对方甚至可能从未真正理解过佢,点解仲系放唔低?”

    齐雁声正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她注意到霍一问这个问题时,眼神里有一种不同于讨论剧本技术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

    她放下茶杯,沉吟了片刻。这个问题,她也问过自己很多次。作为角色的扮演者,她必须理解这份情感的内核。

    “我觉得……与其话系放唔低令狐喜呢个人,不如话系放唔低嗰个喺令狐喜身上见到嘅、自己渴望却无法成为嘅幻影。”齐雁声缓缓说道,声音在安静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李悟自幼修道,后来又卷入权力斗争,佢嘅人生充满算计同压抑。但令狐喜唔同,佢睇起嚟好似被礼教规矩束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