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249节  (第2/3页)
。    他们两个干的都是本地企业。    肯定是要联合起来对付外来企业的。    否则人家有着领先几十、甚至上百年的经验,各种高端管理人才和经验教训,国内才刚刚开始起步的同行业拿什么跟人比?    更何况施向南做的这个食品行业。    真正说起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很高的技术含量可言。    她怎么能保证外国没有加工差不多的瓜子、花生这些零食?    如果有的话,国外也同样有很多适合大面积种植葵花籽的地方。    人家可不受国内原材料不足这个限制。    肯定也是能够大量供货的。    外国的大型连锁超市进军国内市场的时候,不管是因为政策还是因为什么,他们早就已经谈好了大的供应商、拿到了最优惠的进货价。    因此打价格战人家也是一点不虚的。    施向南要想供货给已经有了供货商的外国品牌连锁超市的话,肯定就要跟其它供货商竞争了。    如果西施食品厂处在了被挑选的地位上,那么压货款等等一系列cao作就是可以预见的了。    而施向南目前不接受这一点。    她是从十几年后回来的,本身又是做生意的人,关注这方面的消息比较多,很清楚后来许多民族企业被慢慢拖跨、最后倒闭、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原因。    她肯定不能明知故犯、自寻死路。    要避开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坑,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杜绝欠外债。    “资不抵债”这四个字在她看来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而不接受压货款、以及比其它供货商更加低廉的优惠价格的话,她又有什么优势什么自信可以让西施食品厂加工出产的货物成功进入外国品牌的货架上呢?    有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折腾、冒险劲儿,她为什么不选择跟李小明合作、共同抵御外资企业、让民族企业稳扎稳打站稳脚跟?    施向南是从十几年后重生回来的,她很清楚在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国人对洋货具有天生的好感。    有句话说“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在很后来的时候,成为了一句嘲讽。    但在最开始的时候,在很多老百姓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    同样的东西,国外什么都比国内的好!    就连国外的月亮那都比国内的圆!    第289章    假如外国品牌大型连锁超市进军国内市场、进军甘省,而对方本来就带的有跟西施食品厂冲突的同类型供货商。    施向南不愿意让步、同意外国品牌连锁超市提出的条件的情况下,百分之百拿不下来供货权。    老百姓又觉得国外的超市更好、超市里卖的东西也更好。    那她的货物销量会被影响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李小明的超市就更不用说了。    一些零食品牌要在很久以后才会进军国内市场,而且销量和影响力很有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