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章 连推带打(2)  (第2/2页)
,单就说杀了他们之后的后果,那这暴君昏君的名头,不就在皇上脑袋上扣实了吗?”    “老李一番话,直接把这事定性了。大部分人,是听信了谣言,盲从被蛊惑。首恶要抓要罚要治,其他人的重重提起轻轻放下!”    “皇上要是真想不开,等事过了,单独的一个个追究过去,还不是任凭皇上揉搓?”    “这么一来,皇上有了台阶了吧?”    “这么一来,此事就没那么恶劣了吧?”    “那些人再跪上个把时辰,估计脑子也冻清明了。天下是皇上的天下呀,大明是皇上的大明呀!”    “想通了这些,那些盲从跟风的是不是就打退堂鼓了!是不是心里就开始提心吊胆了!”    “读书人要面子,知道错了也不好意思说,为了面子宁可一条道走到黑!老李这番话,是让他们顺坡下驴。”    “最主要的最主要的,他这是化解了一场大大的危机!”    “老李呀老李!”解缙心中继续想道,“我若是有你三分之一,不,哪怕五分之一的本事,我他妈也不至于现在就是给太子爷教书法的呀!”    “谣言可恨!”    朱允熥放下筷子,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李至刚在扬州的事,或许是急了些,但中枢还没有定论,就风言风语故意歪曲。”说着,重重的放在茶盏,“到底是谁在蛊惑人心?”    “新政是国政!”朱允熥又道,“是造福万民的德政,不是要针对某些人的恶政。百官们不懂,觉得好似有些偏颇,可以问嘛!可以在朝堂上提出来讨论吗?哦,屁大点事儿,就要闹成在午门外哭诉!”    “朕实在是不知道该说这些人是傻,还是蠢。是耿直,还是猪油蒙了心!”    “去查查,到底是谁捕风捉影故意歪曲朝政,以至于大明朝君臣不和!”    “臣等遵旨!”话说到这个地步,殿中的群臣也都明白了。    就这时,王八耻又出现在殿门口。    “皇上,侍卫处来报。有位六十多岁的翰林院编修,冻得昏过去了!”    “到底是真昏了还是假昏了?只听说过中暑昏过去的,冻死人的,没听说谁在冬天被冻昏过去的!”解缙暗中撇嘴,“六十多岁的老贼,已经成精了,这时见事不好想退路了!”    朱允熥沉思片刻,“让太医院去人,好生诊治!”    李景隆想了想,开口道,“皇上,他毕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呃.....万一,臣是说万一,真有个好歹的话.....措手不及呀!”说着,看看朱允熥的神色,“要不要通知其家人?让他的子侄儿孙来瞧瞧!”    朱允熥想想,“嗯!你想的周到,就按你的意思!”    “臣看不如这样,凡是上了年纪的,都通知其家属!”李景隆又道,“至于那些年轻的,身子骨好,想跪就继续跪着!”    他的意思,朱允熥一听就懂。    事儿应该就是这些上了年岁的人鼓动起来的,通知他们的家属儿孙,就等于告诉他们,你们不为自己想也为了家里人想想。    而且一旦这些上了岁数的官员们以身体为理由撤了,那些跟着闹事的年轻人也坚持不了多久。    按理说,李景隆这话有道理。    但朱允熥却不想便宜了那些人。    “不用!”他开口道,“就在午门外设置医房,别让谁真冻坏了!但是,朕的午门不是他们想跪就可以跪,想走就可以走的。真有身子骨不行的,朕看了太医院的脉案,自会让他回家修养!”    “可以让他们的儿孙过来看,甚至过来伺候,但有谁想鱼目混珠逃脱责罚,不行!”    说到此处,朱允熥站起身。    外边的雪,陡然更大了,白茫茫看不真切。    他目光回转,落在架子上,自己刚穿过的那件短毛皮斗篷。    “传旨,把这件斗篷以八百里加急,给李至刚送去!”朱允熥开口道,“既然已经急了,就不要慢吞吞的,长痛不如短痛!让他放开手脚,一切自有朕给他做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